目前分類:神學作業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既要從聖經中找到對「聖靈恩賜」的原則性教導,我們就必須細查聖經中論及「聖靈恩賜」的意義與價值、從經文背景中找到作者使用「聖靈恩賜」的目的,才能梳理出一個跨越時空、能應用在今日教會的原則性教導。
一、「聖靈恩賜」的意義與迷思
對於當今許多教會高呼「找出你的屬靈恩賜」的現象,我們一方面為大家盼望尋找每一個人在教會中的角色而感到欣慰,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問自己:我們是否把這些論到「聖靈恩賜」的經文從上下文中抽離---把一連串的恩賜和經文中提及的基督徒敬拜背景中抽離出來---以便於我們的方類方式去替恩賜重新做出組合?我們應當回到聖經,尋找「聖靈恩賜」的意義與價值。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會歷史中,即使歷經教會的分裂,大部分的基督教領袖和神學家皆視教會為基督信仰與見證的重要層面,甚有「教會之外無救恩」之說(居普良);而今,卻有不少基督徒認為教會僅是基督徒可有有無的選擇之一,以「消費」心態往返教會之間。認識歷史中教會的標誌,一面可使人辨別真教會,一面亦可使人反省教會是否真正透過這些標誌彰顯上帝的榮美。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統一與多元的基督信仰---Ch 15 神國 摘要

神的國度具有其已然性和未然性。神已經並一直在名義(有此權利及能力)上作王,但唯有在將來才在實際(實際上按其完美意旨運作)上做王;基督教宣告並相信,神國並非一個全然屬於未來的實有,也是一個當前的實有。

一、               基督教在神國議題和爭論

1、      已揭示的真理

u          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會隨著基督再臨而結束。

u          基督的統治和主權在現在是隱而未現,在教會之內成為可見的,預示祂再臨時的國度。

u          基督再臨時,神國會以新的方式被確立和彰顯,神會造出一個永遠的新天新地。

2、歧異:在已揭示的真理中,人們做出了不同的詮釋,基督教內部也一直存在著歧異的看法。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統一與多元的基督信仰---Ch 9 摘要

人性的問題在1718世紀啟蒙運動與理性主義影響背景下開始被思想家所重視,逐漸登上哲學、科學、神學舞台。基督信仰應在今日文化中哲學、心理學、科學的語境中保持一個統一的人觀,用切合時代的方式表述出來。

一、               基督教人觀的主要議題和立場

1、人的二重性

u        人是必朽的自然界生物

n          聖經對人類的限制、疾病、肉身的脆弱、死亡等現實觀點,反映了「人是短暫、有限、物質的存有,結局是肉身死亡」之信念。

n          古希臘人觀雖曾影響人劃分靈魂與肉體,真正的人性本質是屬靈、甚至是神性的。在希伯來天啟的人觀中,人的肉身即使會朽壞,卻仍是神的美好創造。

u        人是靈性的、不朽的超自然存有

n        以聖經中概括的說法,人是活著的心靈,由身體和靈組成,是美好創造的兩面。

n      亞他那修、特土良、奧古斯丁三位教父,及其後的重要基督教思想家,都確認人的雙重性。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說明基督耶穌的「道成肉身」觀點如何影響教會的宣教觀念?

一、 緒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5~11)
         一句「道成肉身」之中,含藏了太多訴不盡的恩典和榮耀。耶穌基督虛己、降卑,取了肉身走進人群。祂用祂的口宣揚真理,更用祂的手撫觸許許多多孤寂靈魂的傷口,僕人般地服事地上的人與天上的父。祂是這樣柔和謙卑並且深深地愛著人,以致於人們不得不降服在祂的愛中跟隨祂。如今背負著宣教使命的教會,也是把基督的榜樣深深放在心中,讓聖靈引導我們,使我們能夠以基督的心為心,道成肉身地走進各個階層的人群中,把人引到神前,將榮耀歸給神。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說明在後現代詮釋學氛圍下,今天如何能夠以語言表達出基督教的神學論述?

一、 緒言
         在後現代主義的社會中,要以語言表達出基督教的神學論述不但要接受後現代思潮在文學、哲學、語言學上的挑戰,也要將後現代社會(後工業時代科技社會)所締造的大眾文化和價值觀納入考量。在面臨後現代詮釋學的挑戰時,我們一方面要了解其背後的哲學思想,一方面也在這樣的衝擊下進行反思與回應---我們所要堅持的信念是什麼?神學語言要如何實踐在後現代社會?我們是否能在後現代詮釋學的挑戰下對內作出部分反省和調整,對外以語言作出有力的神學論述?
         身處後現代詮釋學的氛圍,我們自然有我們的堅持和立場,我們不應該去迎合後現代思想,也不應該扭曲聖經真理。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後現代思潮中檢視自我、針對後現代思的前提作出回應,並且顧及當代的文化,以適切而合乎中道的方式讓人在我們的神學論述中遇見上帝。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Q:有人說傳福音千萬不要使用衛道學,使討論之。
         「護教學」(Apologetics)一詞來自希臘文的apologian,這個希臘文可譯為「回答」或「申訴」。最有代表性的經文是彼得前書3 章15 節:『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你們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個人。』從這當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傳福音的時候可以兼顧情與理,在與人對話、勸服人的過程中,也用我們的生命和愛心去影響人。傳福音可以用衛道法,但是在使用衛道法時,我們也要省察自己的內心,是否真為愛神愛人而發,抑或我們只是為了逞口舌之快、爭一時之勝?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