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編 50年代---人生流域過程中的女性書寫
第二章 懷鄉---女性創作的集體記憶
一、鄉愁:魂牽夢縈的家園記憶
1、時間:二十世紀50年代
2、背景:有意將「反共」與「懷鄉」同時納入50年代的意識型態,鄉愁主題和表現傳統被歷史失敗者的政治情結與復仇情緒所圍繞,尤以男性的懷鄉訴求表現的最為突出。
3、女性:最能代表懷鄉文學。脫離官方預設的軌道,從大陸遷台軍民的原鄉情感和文化記憶出發,於文壇邊緣地帶開始了懷鄉情感的炎說。
4、代表:軍中作家、女性作家。         Ø 軍中作家:最初帶有偏執而強烈的政治情緒,如司馬中原、。後隨反攻大陸的政治神話幻滅,思鄉憶舊的情思隨之湧起,再現富有文化意蘊和民俗風情的鄉土生活。朱西甯、,司馬中原、、,段彩華。
         Ø女性作家:從綿綿鄉愁的訴說起步。或以舊情往事的眷戀,抒寫漂泊人生的鄉愁,如張秀亞、琦君、謝冰瑩;或以故鄉人物的懷念,描摹悲歡離合的人情世態,回眸女性生命歲月的成長,如林海音、於梨華、聶華苓。在當時被排斥到文壇邊緣,如今卻成為具有純正文學素質的懷鄉作品。新移民女作家的懷鄉是從個人原鄉經驗和生命情感出發,又以鄉愁為主題的共同訴求,傳達出這一代漂洋過海、遠離故土女作家的集體記憶。
二、憶舊:身居孤島的人生回眸
         「廣義地說,一切文學都有回憶的成分在內。文學不只是紀錄,而是對人生的關照與反省,從關照與反省中的了悟、悲憫、廣而深的了解與同情,才是偉大文學的素質。」(彭歌)這種回眸式的人生書寫,是新移民女作家懷鄉小說的回憶文學特質。如琦君、張秀亞、林海音、鐘梅音、艾雯、徐鐘珮、謝冰瑩、劉枋、邱七七、張漱函、王文漪、繁露。其中題材離不開童年視角與女性情懷的觀照。舉例而言,在琦君的筆下,童年不是一般意義下人類個體生存史上的童蒙期,而是回眸往事,不復存在的心靈伊甸園;每一次童年的回憶,都在進行著一次歲月的撿拾,靈魂的洗禮和人性的審視。就後者來看,女性情懷的觀照,多取材於身邊瑣事,並具有溫馨而感傷的情感基調,不去表現大時代的風雲與政治命題,而是在平凡、瑣碎的生活記憶中,還原復活了故鄉的景象風貌。
         新移民女作家的這類回眸憶舊作品,以題材的鮮活、情感的真摯、人性的發掘見長,但在鄉愁文化的多層面發掘和人生境界的深廣擴展上,上有筆力未逮之處。
三、故園:女性經驗的鄉土書寫
         男性的書寫構建「家國神話」,女性則淡化其構建與時代風雲的宏大敘述,透過女性中心視角的鄉土經驗,觀察傳統女性在鄉土中國底層的生存困境,書寫其生命成長,以大量瑣碎而真實的日常生活題材解構了以男性「家國情懷」為代表的故鄉敘事傳統。
         故鄉在女性作家所負載的不是大時代風雲,家國政治的重任,而是作者自我的、女性的生命經驗和情感投擲。
         其一,從女性角度切入,側重於描寫故鄉土地上舊時代女性女性的生存困境與婚姻悲劇,從而流露出一種女性意識和悲憫情懷。這類女性既是封建男權制度下的受害者,同時又是傳統社會結構的擁護者,雙重身份的矛盾使她們陷入生命的困境,走不出女性悲劇的淵藪。
         其二,以強烈的自傳色彩,刻畫女性在故鄉歲月中的童年成長或青春覺醒,從而顯出一種成長視角和生命意義,留下了女性自我辯證、確立主體的生命軌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ovedeagle 的頭像
    belovedeagle

    奇+十 Σουλαμιτις שּׁוּלַמִּית.belovedeagle.Aquila*

    belovedeag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